Skip to main content

不是禁碳那麼簡單

image-1627462778769.png

碳水化合物之所以不是我們人類的“必需營養成份”,是因為我們可以依靠糖質新生來維持血糖的需求,但人的運作是必需有血糖的。

但是我們不會建議完全不攝取碳水化合物,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碳水化合物幾乎是無所不在的,我們的重點應該是如何控制碳水化合物,讓我們的身體足夠消耗,進而燃脂,又不會產生太大的負擔。

我們長期使用血糖,身體已經很習慣血糖這個燃料了,使用血酮的能力自然的退化,所以如果一開始禁碳,很容易發生疲勞、頭暈、偏頭痛等適應症,我們真的 需要面臨這種適應症嗎?不需要的,只要保證基本碳水化合物量,根本不會經歷這個過程。

長期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,尤其是女性會有比較多的後遺症,雖然大部份不是不可挽回的,我們何必去冒這個風險呢?

當我們開始飲食控制,吃了足夠的蛋白質,也不避油,但是把碳水化合物幾乎全部禁斷會發生什麼事?

一般正常人的食量,可以吃200克的蔬菜已經很厲害了吧?以100克的菠菜為例,碳水化合物大約是0.5克,200克就有1克的碳水化合物,一般正常人攝取又能消耗掉的碳水化合物大約在 30~50克之間。

在禁碳初期中間的“差額”,身體自然會利用糖質新生去補齊,平常我們不斷的在進食碳水化合物,糖質新生的需求不高,突然禁碳,肝腎來不及糖質新生,也來不及生酮作用,身體的能量尤其是大腦的需求跟不上,就會產生許多後遺症,最常見的是偏頭痛、精神不濟等等,運氣好的女性月事愈來愈正常,但也有一定比例,月事開始不順,這群不順的人當中,有一部份三個月後恢復正常,但更不正常斷經的的也是比比皆是。

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去經歷這個過程,我們是極低碳,而不希望無碳,。

一般而言,既然身體每天需要有30~40克的碳水化合物就可以進入酮症,那我們攝取的時候,稍微計算一下,不要超過得太誇張就好。

有非常大比例的一群人,根本不需要到嚴格執行,只要原本飲食中的米、麵、糖減量甚至不攝取,增加蛋白質與油脂的份量,就可以感受到明顯的體重下降了。

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,幾乎禁碳,每天5至8克碳水化合物攝取的情況下,減重的效率會比每天有30~40克的碳水更好,相反的,禁碳過於嚴格,通常在三至六個月後,如果接觸到稍微比較大量的碳水化合物,會發生所謂的醣暈,感覺會有點像喝醉酒或是重感冒,有些人只要一二天就可以明顯好轉,有些人甚至要到七天才會好轉,所以不要過度嚴格的禁斷碳水化合物,這當然不是一個號稱“健康”的飲食該獲得的症狀,請記得,即使是生酮的教科書,也只告訴你5%的碳水化合物,而這5%碳水化合物是20公克!絕對不是坊間傳的禁絕碳水。


發生原因眾說紛紜,有人說胰島素突然分泌過多,過份壓制血糖,也有人說是皮質醇上不來,但更合理的是,身體從醣類當燃料,完全轉移到酮類,可能需要一星期進入酮症,二至三個月來習慣酮症,那反向就不需要適應嗎?


大腦只佔了我們身體2%的重量,卻使用了將近20%的總能量,在我們高碳飲食時,能量使用主要是葡萄糖,但我們身體適應生酮作用之後,酮體可以供應大腦需要的80%能量,另外20%依然需要依賴葡萄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