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對比現代飲食,核心是減醣

現代人需要一日三餐,主食大部份是醣類,比如米、麵,再加上一杯波霸奶茶。

這些主食與飲料,在身體裡都會很快的被分解成血糖,當血糖超過庫存所能容納的數量,就會被轉化成脂肪,這是脂肪肝主要發生的原因。

醣類,我們又叫碳水化合物。

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會被肝轉化成脂肪,比如一份土司夾蛋,配上一杯豆漿,中午一個便當,晚上一碗飯加上大量醣類醃製的肉類,

很多人在這樣的食量下,還會覺得餓。

但一樣的份量,換成肉,你吃得完嗎?


糖癮


在人類的發展史裡,碳水化合物是很難大量取得的,所以大腦會希望我們多攝取碳水化合物,六千年前,穀物開始佔據了人類飲食結構的一部份,問題來了,在六千年前,我們已經有快二百萬年的發展史了,在這些時間裡,人類的主食主要是靠肉類,而不是碳水化合物,因為身體的運作必須要有血糖,所以就像中毒一樣,因為身體會不斷的希望你多吃一點碳水化合物,不是你需不需要,而是身體會希望你多吃,這就是我們指的糖癮了,醣類會讓腸胃的蠕動加速,所以你會更快餓,不斷進食碳水化合物的過程中,碳水化合物轉化成血糖,胰島素就要不斷的分泌,我們來大概觀察一下現代人的飲食。

一般人的作息,比如早上八點早餐、十二點午餐、晚上七點晚餐,但人的消化器官要完全消化,大約需要六到八個小時,等於從你睡醒開始,胃腸就在不斷的幫你消化,而且飲食內容大部分是容易導致飢餓的碳水化合物,會加速腸胃蠕動,讓你更快的飢餓,胰島素不停的分泌,為的是讓身體把醣類放進細胞裡,保持血液中血糖的濃度不至於過高,當細胞都被塞滿血糖,又消耗不掉之後,肝臟就會轉化成脂肪。



當胰島素控制不了血糖的時候,可能性很多,我們這裡不贅述太多,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,糖尿病患者通常不是死於糖尿病本身,而是血中的醣類過高,造成傷口無法癒合,死於綜合併發症。

不是你真的需要那麼多碳水化合物,而是我們演化的過程,原本碳水化合物是稀缺資源,身體自然希望你多吃一點,而無法控制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取,就是我們所謂的糖癮。

控碳飲食


既然我們已經知道,碳水化合物對我們影響那麼深,市面上目前主流的飲食,比如生酮飲食、碳水循環....等等,事實上都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軸進行變化,這是為什麼?
超低碳飲食的代表是生酮飲食,極少量的碳水化合物,適量的蛋白質,較大量的油脂。
碳水循環則是依照你的運動量,來決定碳水的攝取量。
核心都是“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”。
生酮飲食以不運動為前題下,控制極低的碳水化合物量,來產生生酮作用,換句話來說,就是讓身體因為缺乏醣類,強迫使用酮體。
碳水循環則是利用了運動會使用大量醣類為能量的特性,所以在運動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攝取,在非運動日維持低碳水攝取。
非常明顯的,目前可以說主流的健康或減重飲食,都是以“碳水化合物攝取量”為核心,但中間我們少談了一件事。
糖質新生
醣類是人必不可少的能量,這個我們已經清楚了,在人類整個飲食發展史當中,大量的攝取醣類是非常近代才發生的事情,所以大腦才會有糖癮,鼓勵你多攝取碳水化合物。
身體必需有醣類做能量,但現實環境醣類又非常稀缺,所以我們的身體就有了一個機能,叫做糖質新生。

我們把脂肪或肌肉的原料“胺基酸”,經由肝臟變成糖元,這就是所謂的糖質新生。

所以就算你完全不攝取碳水化合物,身體依然會維持一定的血糖濃度,依靠的就是糖質新生所產生的醣類。

不管是哪一種控制碳水化合物攝取的飲食,身體為了應付碳水化合物的短缺,都會需要依靠糖質新生來保持血糖的平穩。

糖質新生不是無中生有,而是靠脂肪或是胺基酸為原料,身體因應需求而產生的能量,是不會回收的,也就是糖質新生出來的糖元,不會在回收成脂肪或胺基酸。

這也成了生酮飲食或碳水循環,在初期效果都非常好的原因之一。

低碳飲食除了會讓身體少掉不必要的水份之外,飲食與生活作息的改變,身體抓不準你需要多少能量,所以就會多生產一點給你,而用不掉的就會浪費掉。
所以我們幾乎可以不擔心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,身體會有效的利用糖質新生來創造碳水化合物。
當身體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時,就需要由肝腎進行比較多的糖質新生,也就是如果我們日常少攝取碳水化合物,當我們的庫存低於一定的程度,身體就需要利用糖質新生來保證血糖的穩定。
脂質新生
當我們碳水化合物過量時,身體會啟用脂質新生,也就是把碳水化合物重新組合為脂肪,而脂肪幾乎是不會限量的。

過量的蛋白質,也會先經由糖質新生,在轉化為脂肪,但對減重的我們不需要太過擔心,一般而言每公斤體重攝取2.5克以下,都是沒有問題的。
沒有蛋白質新生!
缺少碳水化合物,我們可以經由糖質新生來生產身體必需的糖類,缺少油脂,我們可以把碳水化合物轉成脂肪。

蛋白質的原材料是胺基酸,可以是糖質新生的原料。

碳水化合物、脂肪是互相可以取代的,但是蛋白質是一條單行道,當我們吃下蛋白質,經過消化後會轉成胺基酸,胺基酸可以經由糖質新生變成身體醣類的庫存,當醣類過多時,身體再把醣類轉化成脂肪。

但是碳水化合物、脂肪,都不能重新組合成胺基酸,進而創造我們身上的蛋白質。
所以不管是任何一種健康飲食,都不會要求不攝取蛋白質。

怎麼才是合理的碳水量?


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到身體消耗得掉的程度,由於我們攝取的碳水化合物,我們的日常活動消耗的掉,身體不會有過高的血糖,也就不需要大量的胰島素,身體也不需要完全靠糖質新生來平衡血糖,以此來達到一個平衡點。
過度的依賴碳水化合造,造成了糖癮,身體一直使用醣類,也就讓你沒有機會使用脂肪,但過度的禁食碳水化合物,長期下來會有比較多的副作用,比如使用外來碳水化合物的能力退化,導致攝取一點精緻碳水化合物就醣暈(☆),所以我們需要合理碳水化合物的攝取,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。
而多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,會讓身體盡量的不使用脂肪,就是我們所指的“碳水化合物耐受度”,通常一般人這個碳水化合物的數字會是20~40克之間,醣類或酮類都是能量,所以運動員的碳水化合物耐受度甚至可以到100克。
由於我們攝取的碳水化合物不足以維持所有的活動,身體就會分解脂肪,變成血酮,供給我們的日常活動。

為什麼減少醣類的攝取就馬上會減重?

人體內的水份,可以幾乎佔到70%的體重,但是一般人不知道的是,1公克的碳水化合物,就可以抓住4公克的水份,所以當我們減少了碳水化合物,體重就一定會往下降。

甚至可以一定程度解決掉女性水腫的問題。

當我們開始盡量的減少碳水化合物,就表示身體沒有外來的原料可以生成血糖,在身體裡的血糖經過我們日常的消耗,胰臟就會減少分泌胰島素,而當血糖進一步消耗,就會開始分泌升糖素,肝臟就會開始生酮作用。

胰島素濃度可以說就是使用脂肪的開關!而一般比較少聽到的,則是升糖素,胰島素促進合成,升糖素則促進分解,二種荷爾蒙都是經過胰臟分泌。

這是一般的“生酮飲食”,即使是二型糖尿病患者,均需要經過醫生來判斷每日碳水控制量要到什麼程度, 因為胰島素與升糖素都由胰臟分泌,糖尿病與胰臟息息相關,需要由專業來幫你判斷,當然,前題是找到專業而有研究的醫生。

只是幸好,我們不是治病的生酮,保證每日碳水攝取量的前題下,胰島素或是升糖素的問題,都不會過度被解釋。

胰島素降低後,當碳水化合物低到一定程度,升糖素分泌,促進了脂解作用,也就是讓脂肪細胞釋放出油脂,經由血管導向肝臟進行肝糖分解、糖質新生、脂解作用、生酮作用,這四個作用的核心,就是讓身體開始使用脂肪。
要讓身體充份使用脂肪,需要二個條件:

  1.  降低胰島素
  2. 升糖素分泌
    胰島素分泌的條件就是體內碳水化合物的濃度,所以減醣可以有效的降低胰島素的分泌,而庫存碳水化合物的消耗,則會讓升糖素分泌,而有一種情況是例外,就是當身體開始進食的時候,會分泌胰島素,把血糖濃度降低,以接納新的碳水化合物,但是你吃下的碳水化合物如果不如預期的量,血糖反而會降低。

    升糖素開始脂解作用,脂肪細胞就釋放脂肪酸到血液當中,脂肪酸到達肝臟,開始生酮作用,分解成我們生酮中指的“酮”,是由丙酮、乙醘乙酸、β-羥丁酸構成的。

    脂肪分解出來的丙酮被肝腎拿去進行糖質新生來平穩我們的血糖。
    乙醘乙酸、β-羥丁酸會取代一部份血糖的功能成為的能量來源。

    接下來酮體會進入到“檸檬酸循環”,檸檬酸循環是人體關鍵的代謝途徑,它統一了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蛋白質的代謝。

    正是因為這些作用,我們身體開始把油脂拿出來當燃料,而我們吃下去的油脂會優先使用,接下來才是我們肚子上的脂肪。

    依賴蛋白質、油脂與極低碳水化合物的減重,身體不會使用胺基酸做為糖質新生的原料,換句話說就是不太會掉肌肉,可以維持甚至提高你的新陳代謝,在中斷的時候,碳水化合物攝取較多,會因為1克碳水化合物抓4克水份的關係,體重微幅上升二至三公斤,接著只要不暴飲暴食,通常可以維持體重不會有太大的變化。
    而且在執行初期,由於身體還不能很準確的知道要準備多少能量,所以就會特別多分解一點,也就是冷藏庫裡的庫存會比平常多一些供你花用,所以在減脂初期速度會出乎意料的快。
    1公克碳水化合物在體內會抓住將近4克水份,所以初期體重下降大都來自於水份,也是日後結束飲食控制時,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增加,體重也會馬上小幅上升的主要因素。

不能接受的節食餐

節食餐又稱仙女餐,比如水燙青菜、雞胸肉、避免使用油脂,這樣確實碳水化合物減少許多,熱量缺口也大,會有減重的功效,但是缺少脂肪,會讓身體誤以為現在的生存環境惡劣,導致荷爾蒙失調、新陳代謝降低,而且糖質新生的原料有二種,一種是油脂,一種是胺基酸,胺基酸就是肌肉的原料,當執行超低熱量節食餐的時候,身體為了讓你有更持久的生存機率,會把耗能的組織盡量的減少,肌肉就是身體裡高耗能的組織之一,所以會有比較大的比例使用胺基酸做糖質新生。

食物來源不足的環境下,身體為了能提升生存的機率,就會降低新陳代謝,新陳代謝只是一個統整後的專有名詞,背後代表了一連串的機制,比如荷爾蒙的分泌、能量的使用、免疫系統的效能等等,而當稍微不節制,復胖的速度會非常的快,因為攝取熱量增加的同時,你的新陳代謝沒有同步上升,肌肉本身是高耗能的組織,但肌肉沒有充足的胺基酸可以修復而被消耗掉,所以肌肉減少,復胖的速度就會以你難以想像的速度一發不可收拾,甚至比節食前的體重更高。

為什麼不能避油?
油脂有非常多的好處,比如增加你的飽腹感、延遲你的飢餓感,脂肪細胞也是我們身體的荷爾蒙分泌組織之一。
會提升飽腹感與延緩飢餓感的原因在於當我們吃下油脂,胃將油脂排到小腸裡的時候,小腸會告訴大胃“嘿,慢一點,這些油我需要時間吸收”,這個荷爾蒙叫做“腸抑胃泌素”,會讓我們的胃的蠕動變慢,同時你也會以最快的方式取得飽足感,所以吃油膩的食物,我們通常沒有辦法吃太多就會覺得飽、甚至覺得撐。
身體有一個器官叫膽囊,裡面儲存了大量的濃縮膽汁,膽汁的作用是幫你乳化油脂促進吸收,當你沒有攝入或非常少量的油脂,膽囊就不會被刺激分泌膽汁出來。
試想,礦泉水就是有許多雜質的水,燒乾之後是不是會留下水垢?
你的膽汁一直沒有機會分泌,就會一直留在膽囊中,過度濃縮之後,就會產生結石,這是我們不願意見到的事情。
油脂也會刺激膽汁的分泌,不管你是否有膽囊,因為膽汁是是由肝臟分泌的,但如果你膽囊切除的話,膽汁的濃度一定會比較低,可能造成消化不良,而產生腹潟。
而有油脂的攝取,身體不會認為你處於食物危機當中,我們用最簡單的例子,所有的動物,體內都不會是零脂肪,所以脂肪會變成身體主要燒油還是燒碳水化合物的指標之一。
所以千萬不要避油,適當的油脂,對身體絕對是有益無害,而且可以幫助你維持體態的好東西!

減糖的好處在那裡?

碳水化合物會是身體最優先使用的能量,所以碳水化合物充足,身體就不會使用油脂。
一般人的碳水化合物體內庫存不會超過2000大卡的熱量,約是500克的重量,一碗白飯大約250到300公克,含有40%左右的碳水化合物,也就有110克的碳水化合物,要單純靠醣類來滿足熱量,很簡單,但超過更簡單。
血糖與血酮,身體會優先使用血糖,脂肪是拿來保命、渡過能量危機的東西,所以只要多吃一點碳水化合物,身體就會停止使用脂肪,
說來也簡單,當我們看到食物的時候,甚至不需要進食,口水就會開始流,而此時胰島素已經會少量分泌出來,讓醣類進入細胞,先把一些位置保留給你即將吃下的碳水化合物,而當你開始吃的時候,胰島素會分泌得更多,當細胞被餵飽了,多出來的又轉化為肝糖原與肌肝糖作為庫存。

那又再多的呢?

脂肪就像放在冷凍櫃裡的食物,血糖就是放在冷藏裡的食物,冷藏食物充足的時候,我們不會去把冷凍櫃的食物拿出來退冰。

而當你有過多的食物的時候,就會把多餘的放到冷凍櫃裡,等需要的時候才拿出來。

冷藏櫃在身體能裝的庫存有限,但是冷凍櫃幾乎是無限的,而當你擁有過多的食物,那冷凍櫃自然需要愈來愈多。

這個冷凍櫃是什麼?就是你身上的脂肪細胞啊!

胰島素是一個指標,分泌較多的時候,身體主要就處於合成狀態,把營養趕進我們的細胞,多餘的能量組合成脂肪儲存起來,而分泌較少的時候,就是把胺基酸或脂肪分解出來當做能量使用。

胰島素的分泌多寡, 指標會跟血糖相關,血糖高胰島素自然就高,胰島素高身體就會覺得碳水化合物充足,而不把保命用的脂肪拿出來用。

而到胰島素降低,碳水化合物在體內庫存減少到一定的程度,升糖素開始分泌,促進肝臟開始生酮作用,糖質新生。

也就是把食物從冷凍庫放到冷藏庫備用的一個過程。
真正的肥胖是醣類造成的
先撇去道德問題,世界級美食之一鵝肝,指的就是鵝的脂肪肝,跟人的脂肪肝是相同的。
鵝肝的製作方式當然很殘忍,在古代灌食蜜糖榖物、現代灌食的是大量的玉米,平均每天二到三次,只要四到八周就可以獲得肥美的鵝肝。

為什麼是用蜜糖、穀物、玉米?因為如此的配合效果最高,肝會盡快的把醣類轉化成脂肪,而來不及輸送出去,就會造成脂肪肝。

有沒有似曾相似的感覺?

每天二至三次對應的是人一日三餐,大量的蜜糖穀物、玉米,對應的是人餐桌上所有高碳食物。

現在你還認為,肥胖是油、肉吃太多嗎?
真正太多的,是加速胃蠕動、提升食慾、阻斷脂肪利用的醣類,而不是油脂,與蛋白質。

不是禁碳那麼簡單

碳水化合物之所以不是我們人類的“必需營養成份”,是因為我們可以依靠糖質新生來維持血糖的需求,但人的運作是必需有血糖的。

但是我們不會建議完全不攝取碳水化合物,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碳水化合物幾乎是無所不在的,我們的重點應該是如何控制碳水化合物,讓我們的身體足夠消耗,進而燃脂,又不會產生太大的負擔。

我們長期使用血糖,身體已經很習慣血糖這個燃料了,使用血酮的能力自然的退化,所以如果一開始禁碳,很容易發生疲勞、頭暈、偏頭痛等適應症,我們真的 需要面臨這種適應症嗎?不需要的,只要保證基本碳水化合物量,根本不會經歷這個過程。

長期碳水化合物攝取不足,尤其是女性會有比較多的後遺症,雖然不是不可挽回的,我們何必去冒這個風險呢?

當我們開始飲食控制,吃了足夠的蛋白質,也不避油,但是把碳水化合物幾乎全部禁斷會發生什麼事?

一般正常人的食量,可以吃200克的蔬菜已經很厲害了吧?以100克的菠菜為例,碳水化合物大約是0.5克,200克就有1克的碳水化合物,一般正常人攝取又能消耗掉的碳水化合物大約在 30~40克之間。

中間的“差額”,身體自然會利用糖質新生去補齊,平常我們不斷的在進食碳水化合物,糖質新生的需求不高,突然禁碳,肝腎來不及糖質新生,也來不及生酮作用,身體的能量尤其是大腦的需求跟不上,就會產生許多後遺症,最常見的是偏頭痛、精神不濟等等,運氣好的女性月事愈來愈正常,但也有一定比例,月事開始不順,這群不順的人當中,有一部份三個月後恢復正常,但更不正常斷經的的也是比比皆是。

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去經歷這個過程,我們是極低碳,而不希望無碳,。

一般而言,既然身體每天需要有30~40克的碳水化合物就可以進入酮症,那我們攝取的時候,稍微計算一下,不要超過得太誇張就好。

有非常大比例的一群人,根本不需要到嚴格執行,只要原本飲食中的米、麵、糖減量甚至不攝取,增加蛋白質與油脂的份量,就可以感受到明顯的體重下降了。

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,幾乎禁碳,每天5至8克碳水化合物攝取的情況下,減重的效率會比每天有30~40克的碳水更好,相反的,禁碳過於嚴格,通常在三至六個月後,如果接觸到稍微比較大量的碳水化合物,會發生所謂的醣暈,感覺會有點像喝醉酒或是重感冒,有些人只要一二天就可以明顯好轉,有些人甚至要到七天才會好轉,所以不要過度嚴格的禁斷碳水化合物,這當然不是一個號稱“健康”的飲食該獲得的症狀,請記得,即使是生酮的教科書,也只告訴你5%的碳水化合物,而這5%碳水化合物是20公克!絕對不是坊間傳的禁絕碳水。
發生原因眾說紛紜,有人說胰島素突然分泌過多,過份壓制血糖,也有人說是皮質醇上不來,但更合理的是,身體從醣類當燃料,完全轉移到酮類,可能需要一星期進入酮症,二至三個月來習慣酮症,那反向就不需要適應嗎?
大腦只佔了我們身體2%的重量,卻使用了將近20%的總能量,在我們高碳飲食時,能量使用主要是葡萄糖,但我們身體適應生酮作用之後,酮體可以供應大腦需要的80%能量,另外20%依然需要依賴葡萄糖。
我們把身體酮症分為三個階段
1. 入酮: 血酮值達到0.5MMOL即為入酮,身體採用了大量脂肪做為燃料,此時體能可能有些許降低,精神開始變好,更容易專注。
2. 酮適應:與日常使用血糖為基礎的運動表現持平,甚至更好。
3. 酮靈活:可以快速的在血酮與血糖之間切換。
我們希望進入到酮靈活的階段,這就表示我們在日常飲食中,需要有外來的碳水刺激我們使用外來醣類的能力不會退化。
也就是不管我們是否在生酮作用當中,醣類是身體必不可少的能量,真正的問題是,我們需要的碳水化合物,是從那裡來?主要二個管道,一是我們攝取經過消化後的醣類,另一種就是身體糖質新生。
過度嚴格的禁碳,會讓肝、腎加班糖質新生來平穩血糖,也容易導致皮質醇上升,而我們在減重過程中,不想要發生的,幾乎都跟皮質醇有關。
過量的皮質醇可能會讓我們發生很多問題:
電解質失調,因為它是非常強力的利尿荷爾蒙
削弱免疫系統,你以為不感冒了,其實是你的免疫系統投降,不拉警報。
降低骨骼的合成,過長時間甚至可能造成骨質疏鬆
減少膠原蛋白的合成、表示皮膚會變差、不容易緊實
抑制蛋白質合成,所以你的肌力成長速度會變慢,甚至是掉肌肉。
減低糖質新生的效率

原本皮質醇的存在是增加我們在野外惡劣環境的生存能力,但到了現代,當皮質醇過高時,對我們來講就是災難了。
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只控碳,不禁碳的理由,原因很簡單,就是“身體需求”四個字而己。
你不知道的國家建議

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訂定國人飲食建議攝取量,但是總是只建議而不推廣,當然裡面會有很多理由。

首先我們看看美國,美國建議的每日足夠碳水化合物攝取量是100公克,建議攝取量是130公克,2013年版的「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」當中碳水化合物的平均攝取量是120克,台灣對碳水化合物的建議也是130克。

這些數據可能讓你頭昏眼花,低碳飲食定義的“低碳”是每天有50~150克的碳水,而各個國家的碳水建議量,基本上全部都在低碳飲食範圍當中。

一碗飯的重量,大約是200克,大約會有80克的碳水化合物,如果你只吃飯的話,碳水化合物二碗就超標了。

而這個碳水化合物訂定的指標之一,就是身體盡量不要產生酮體,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生酮作用。

這些建議,基本上都是建立在“健康人群”身上的,自然跟有需求減重的人不一樣,健康人群都應該低碳飲食了,更何況是我們這些過重的族群呢?

參考:
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+碳水化合物107版.pdf 草案